私募的潜规则
那倒是挺多的
毕竟我有不少朋友都在这个圈子里
以前收割散户叫坐庄
现在收割散户叫市值管理
坐庄这个事是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的一种很常见的事情
比如要增发融资啥的
你会发现有很多个股拉起来以后
公募基金的经理会去高位接盘
公募基金经理有那么傻吗?
没有的,是有返点
另外啊,私募准备去接盘之前
往往会找一些股评家或者KOL去评股
会给散户们来一波预热
然后私募用自己的资金优势把股价拉上去
涨第一天,散户可能不会进
涨第二天,散户有点动摇了
涨第三天,散户开始梭哈
涨第四天,私募出货
然后散户又被收割了。
另外,私募没有那么透明,不需要每季度都公布财报
这就导致很多私募的产品就有了很大操作空间
比如今年赌对了
那就公开财报,美其名曰分享赚钱经验
实际上就是宣传自己的产品,做大盘子
然后明年赌错了,那财报就不公开了!
这样他们的净值还是很好看!
而且有时候你买私募的A产品,实际上是B产品在帮你管
往往,A是爆款,B的净值却很难看。
另外,私募的管理费会比公募高得多。
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会在上市公司和某些部门里安排人
这些人也是要拿钱的
所以为什么私募能比公募提早那么久知道公司重组消息?知道财报?
这些钱就是花在这里了
另外,私募的产品会有“拼单”的现象
私募起投金额是100万
现在小B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就找了C、D、E、F。五个人每个人出20万。让小B去代投,堪称私募里的“拼夕夕”。
这就是拼单,也可以叫做证券化,和深房里是一个路数。
说到了拼单,咱们再来说说分仓。
分仓是啥呢
就是A公墓今年一年产生的佣金是10亿元,然后要分给10个券商,这分钱就是在分仓。
那这钱怎么分呢?一般来说是通过券商研究报告的质量来分。但是往往啊,如果这个券商和公募关系不错,或者这个券商是公募股东,又或者这个券商给公募提供的销售额最多。因为公募没有沪深交易资格,必须通过不同券商的交易席位才能交易。
总之在一些因素的加持下,某个券商有可能报告质量不咋地,却分到了最多的钱。
而这是证监会不允许的,就是比较难查。
另外,你要是发现某个基金经理名下管理了十几只基金
而且这些基金的持仓还大不一样
不用怀疑,你被“套娃”了
就是你名义上买的是这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
实际上却很有可能是他的助手在管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